圣经分卷分章注解   

霞步


路15

【路15: 1-32】【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,要听祂讲道……。】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中记载了,当主耶稣讲了作祂门徒的代价,并说“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”之后,【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,要听祂讲道。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:‘这个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们吃饭。’耶稣就用比喻说…。】“众税吏和罪人”,“税吏”指帮助罗马侵略者收税的人,“罪人”指不能遵守律法的人,他们都被法利赛人和百姓所鄙视。他们“都挨近耶稣,要听祂讲道”,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毫无盼望,只能单单仰望基督的救恩。在自以为敬虔的“法利赛人和文士”看来,“众税吏和罪人”在神面前毫无价值,所以无法忍受主耶稣竟然“接待罪人,又同他们吃饭”。“法利赛人”是犹太教中的一个派系,他们是解释律法的权威,掌控会堂,得到大多数犹太人的拥护。“文士”是专门抄写并教授旧约圣经的人,他们熟悉旧约圣经和古人对律法的解释,他们大都是法利赛人。接下来“耶稣就用比喻说”的三个故事,都是讲给“法利赛人和文士”听的,好让他们明白神看重罪人悔改的心意。主耶稣首先讲了失羊的比喻,【‘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,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、去找那失去的羊,直到找着呢?找着了,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,回到家里,就请朋友邻舍来,对他们说:‘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,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!’我告诉你们,一个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,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。】在这个比喻里,“一百只羊”,代表世人。“失去的一只”,代表罪人,在此特指税吏和罪人。“九十九只”,代表自义不肯悔改的人,在此特指文士和法利赛人。“去找那失去的羊”的牧人,预表基督。他不但付出代价去寻找“失去的羊”,并且因为找到了而“欢欢喜喜”,牧人不是为着自己免遭受损失而欢喜,而是为着那羊免被野兽吞吃而欢喜。“扛在肩上”,表明救主拯救的力量,以及祂拯救的爱。牧人找到了迷羊,就召唤朋友邻舍来为他救回失去的羊一同欢喜,这表示救主看见罪人悔改的喜乐。然后主说:“我告诉你们:一个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,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”。“悔改”是指心思从背向神转而归向神。“不用悔改的义人”,是针对法利赛人而说的,他们是自以为义,且不觉得需要悔改的人。但是所有人都是罪人,所有的人都必须悔改才能得救。“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”(罗3:23),人人都是那只“失去的羊”。这比喻说明一个罪人悔改,神的喜乐就好比牧羊人找回迷羊的喜乐,一个罪人悔改信主,才能满足主的心意,得着天父的喜悦。


接着主耶稣就讲了失钱的比喻,【或是一个妇人有十块钱,若失落一块,岂不点上灯,打扫屋子,细细地找,直到找着吗?找着了,就请朋友邻舍来,对他们说:‘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,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!’我告诉你们,一个罪人悔改,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。‘】在这个比喻中,“失落”的一块钱,代表失丧的罪人。当时的一个块钱是一个人一天的工钱,因此这一块钱对这个普通的妇人来说,是极其的宝贵的。古时犹太人的房子通常没有窗户、或者窗户极小,地面由粗糙的石头铺成,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多,所以必须“点上灯,打扫屋子,细细地找”(8节)。因这一块钱并不是小数目,所以她要直到找到为止。对于神来说,凡是祂所拣选的,祂都要“细细地找”,直到找到为止。当这个妇女找到那失落的一块钱时,她就与朋友邻舍一同欢喜,似乎获得珍宝一般。失钱的比喻说到我们就是神的财产,祂宝贵我们,绝不愿我们失落在黑暗中。主耶稣在这个比喻结束时依然说:“我告诉你们:一个罪人悔改,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。”这是强调悔改的重要。之后主耶稣讲了浪子的比喻,【耶稣又说:‘一个人有两个儿子。小儿子对父亲说:’父亲,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。‘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。过了不多几日,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,往远方去了。在那里任意放荡,浪费资财。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,就穷苦起来…。】在这个比喻里,“一个人”即指父亲,预表父神。“小儿子”代表罪人,他是离家出走的浪子;“大儿子”代表法利赛人和文士,是迷失在家里的浪子。按照犹太人的规矩,长子可得两份“家业”(申21:17),小儿子“应得的家业”是三分之一,父亲可以在生前提前作出安排。但是向父亲要求提前分家业,等于是盼望父亲早死,是忤逆的行为。这位父亲竟然同意了小儿子的要求,正如神竟然容许人悖逆祂。但是,当人不愿意顺从神管辖的时候,神只有任凭他们而行,人若到了这种光景,就很危险了。小儿子“往远方去了”,就是到撒但控制下的世界去了,他“任意放荡,浪费赀财”,结果“耗尽一切所有的”,而且“又遇着那地遭遇大饥荒”,小儿子便“穷苦起来”。


【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;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。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,也没有人给他。他醒悟过来,就说:‘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,口粮有余,我倒在这里饿死吗?我要起来,到我父亲那里去,向他说:父亲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从今以后,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,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!’】按照律法,“猪”是不洁净的动物(利11:7),通常犹太人不养猪,这个养猪的是个外邦人。“放猪”代表最低贱的工作。“豆荚”被用作牲畜的饲料和贫民的粮食。当小儿子陷入绝境以后,就“醒悟过来”,人若不是走投无路,很难苏醒回头。因此苦难常常是神化装的祝福,神不是让我们在苦难中灭亡,而是让我们在苦难中“醒悟过来”。“我要起来”,是罪人醒悟后的悔改决心。“得罪了天”,也就是得罪了神,新约时代的犹太人不敢直呼神的名,所以用“天”代表神。我们在得罪人之前,总是先得罪神。小儿子承认自己得罪了神、得罪了父亲,也承认自己不配作儿子,只求父亲把他当作雇工、给他一口饭吃。这个浪子立定主意,要向父悔改认罪,并以实际行动,到父亲到那里去。他的醒悟,决志,行动,乃为一个罪人悔改归向天父最为可贵的榜样。【于是起来,往他父亲那里去。相离还远,他父亲看见,就动了慈心,跑去抱着他的颈项,连连与他亲嘴。儿子说:‘父亲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从今以后,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。’父亲却吩咐仆人说:‘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;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;把鞋穿在他脚上;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,我们可以吃喝快乐;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的。’他们就快乐起来。】小儿子能“起来,往他父亲那里去”,是他回家的开始。“相离还远,他父亲看见”,这不是偶然发生的,父亲必定是天天倚门眺望,等待浪子回家。小儿子还没有说一句话,父亲“就动了慈心”。“跑去”显明父亲是何等迫切,这是用最短的时间来缩短空间的距离。更叫人吃惊的是,这位老父亲竟然顾不得尊严,迫不及待地“跑去抱着他的颈项,连连与他亲嘴”,好像生怕小儿子跑了。他也完全不顾洁净的规矩,就与满身污秽的儿子连连亲嘴。面对父亲温暖的拥抱,浪子的心中还是忐忑不安,非得说出已经想好的话:“父亲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从今以后,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。”但是,浪子还没说出“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”,“却”被父亲的恩典打断了。这一个“却”字,表明神的恩典不但超越了律法、也超出了人的想象。父亲毫无保留地恢复了小儿子的地位:“上好的袍子”代表儿子的荣耀;“戒指”代表儿子的权柄;“鞋”代表儿子的自由,因为当时只有奴隶才光脚走路。所有的罪人都像浪子一样,不配再作父神的儿子,但是,当我们带着悔改的心回到神面前,也会象浪子一样,立刻蒙神赦免、恢复神儿子的地位。而且父亲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喜乐:“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,我们可以吃喝快乐”,表明浪子回头就是父亲最喜乐的一刻。小儿子忤逆的行为,不但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小儿子是自作自受,连浪子自己也知道不配再作儿子。但这位父亲却不这样看,他最关心的,是“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的”,表示这个浪子从前是在罪上死去,如今已回归父家神的慈怀得救享受福份。而所有失丧的罪人,在神眼中都是死的,他们得救时,就都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了。(弗2:5)因此,每一个真实的信徒,在神的眼中乃是”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的”。


【那时,大儿子正在田里。他回来,离家不远,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,便叫过一个仆人来,问是什么事。仆人说:‘你兄弟来了;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的回来,把肥牛犊宰了。’大儿子却生气,不肯进去;他父亲就出来劝他。他对父亲说:‘我服事你这多年,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,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。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,他一来了,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。’父亲对他说:‘儿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;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。’】在大儿子看来,就算父亲不追究小儿子的忤逆,他也没有任何功劳苦劳值得庆贺回归,父亲单单“因为得他无灾无病的回来”,就“把肥牛犊宰了”,这实在太不公平了。所以大儿子“生气,不肯进去”。但是,父亲却照样对大儿子慈爱有加,他不但跑去迎接小儿子,也“出来劝”大儿子。同样,主耶稣不但与罪人一起吃饭,也与法利赛人一起吃饭(14:1),祂没有把任何人排除在神国之外,神国的筵席是向全人类发出的真诚邀请。而大儿子就将压抑多年的苦毒全都倒出来了,小儿子一开口就是“父亲”,大儿子却只字不提“父亲”,而用“你,你,你”,这表示他心中不尊敬他父亲,反而怨恨不满。他又说“我服事你这多年,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”,但他貌似忠心服事,其实是轻看了儿子的地位,把自己当作奴仆,不是因着爱、而是靠着工作来维持父子的关系。他抱怨父亲“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”。可见他虽然在努力地工作,其实并不觉得是在管理自己的产业,反倒像个靠工作赚报酬的雇工,因此才会觉得“一只山羊羔”比父亲“一切所有的”更重要。实际上,父亲为小儿子“宰了肥牛犊”,并不是表示奖励,而是表达喜乐。他还说:“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”, 这表示大儿子含恨的心相当苦毒,甚至不肯承认这浪子是他的弟弟。这也表明法利赛人不明白神的爱,他们心中所存以自我中心的排他意识,与神的爱心,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。父亲就提醒大儿子:“儿啊!你常和我同在”,儿子对父亲真正的爱, 并不是表面的“服事”,而是生命的“同在”。父亲还提醒大儿子:“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”,所以虽然这位父亲可以支配圈中的肥牛犊,但小儿子的回来并不影响大儿子的产业。最后父亲提醒大儿子:“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”。这个故事并没有结局,主耶稣故意不提大儿子有没有与父亲一起“欢喜快乐”,而是留给人去思考和选择:你是像大儿子?还是像小儿子?但愿我们都不是像大儿子这样的人,而是像小儿子,这样天父的心因我们悔改归向祂,而欢喜快乐!阿们!


<失羊和失钱的比喻>

读经【路15: 1-10】【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,要听他讲道。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:'这个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们吃饭……。】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的这段经文中记载了,主耶稣用二个比喻,即失羊的比喻和失钱的比喻来说明,一个罪人的悔改,在神看来是何等的宝贵!当主耶稣讲了作祂门徒的条件,并对他们说:“有耳可听的,就应当听”,紧接着【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,要听他讲道。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:‘这个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们吃饭。’耶稣就用比喻说…。】这里的“税吏和罪人”,是犹太人所藐视的人,也是犹太宗教人士所看不起的人。但就是这些人听了主耶稣的讲道之后,愿意亲近祂。只要人愿意来到耶稣的面前,愿意“听祂讲道”,主就“接待”他们,并且“又同他们吃饭”。而那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和文士,却不愿意亲近主,反而蔑视主,他们“私下议论说:‘这个人接待罪人,又同他们吃饭。’”因着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议论,主耶稣就用比喻告诉他们,祂接待罪人又和他们吃饭,因为祂来就是寻找罪人,拯救罪人,显明父的恩典和慈爱,并且教训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,叫他们体会神的心意。主耶稣首先说了失羊的比喻:【你们中间,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,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,去找那失去的羊,直到找着呢?找着了,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,回到家里,就请朋友邻舍来,对他们说:‘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,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!’我告诉你们:一个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,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。】在失羊的比喻里,主耶稣把自己比作牧人。那九十九只羊代表文士和法利赛人,失去的一只象征一个税吏或一个罪人。当牧人发现失去了一只羊,就把那九十九只撇在旷野,而不是羊圈。就去找那失去的羊,直到找着了那只羊,就把它扛在肩上,带回家去了。这意味着耶稣降生为人,在地上寻找罪人,将悔改的罪人带回神的家中。于是牧人召唤朋友邻舍来为他救回失去的羊一同欢喜,这表示救主看见罪人悔改的喜乐。之后耶稣说:“我告诉你们:一个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,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”。主耶稣不是说看重这一只迷羊过于其他九十九只羊,而是说主耶稣来,是要拯救失丧的人,所以若是一只羊走迷了路,主会因一个迷失的羊被找回而欢喜,天上也要大大欢喜。对罪人悔改,神所表现的喜乐之心,恰与法利赛人及文士的态度成了极强烈的对比。而所谓“不用悔改的义人”,是指那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和文士。神会为罪人的悔改欢喜,却不会为看不到自己有罪的“义人”欢喜。“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”(罗3:23),人人都是那只“失去的羊”。因此所有的人都必须悔改才能得救。这比喻就是说明一个罪人悔改,神的喜乐就好比牧羊人找回迷羊的喜乐,一个罪人悔改信主,才能满足祂的心意,因为人的灵魂是神所宝贵的。


接着主耶稣又讲了失钱的比喻,【或是一个妇人有十块钱,若失落一块,岂不点上灯,打扫屋子,细细地找,直到找着吗?找着了,就请朋友邻舍来,对他们说:‘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,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!’我告诉你们:一个罪人悔改,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。】在这比喻中,“失落”的一块钱是指罪人,在此特指犹太人中的税吏和罪人。当时的一个块钱是一个人一天的工钱,因此这一块钱对这个普通的妇人来说,是极其的宝贵的。但她想在屋里找一个钱币,就得需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,这个妇人很有耐心,她不计代价,决意“直到找着”为止。由于房子光线不足,她就点着灯,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,仔细寻找。 当妇人找到那一块钱币时,心中洋溢出难以言喻的欢喜,于是她就请朋友邻舍来跟她一同欢喜。失钱的比喻说到我们就是神的财产,祂宝贵我们,绝不愿我们失落在黑暗中。主耶稣在这个比喻的后面,依然说了与失羊的比喻相似的话,“我告诉你们:一个罪人悔改,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。”这是神心里的欢喜,是耶稣基督的欢喜,因为神儿子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的功效,在一个罪人悔改归信基督的事情上显明出来了。两千多年前,神的儿子耶稣来到世界,为要寻找、拯救失丧的人,如今祂仍旧借着祂的福音,借着圣灵的工作,借着祂所差派的“报福音、传喜信的人”,寻找那些祂预定要拯救的却还在失丧中的人。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罪人,包括法利赛人和文士,可是他们不肯承认自己是罪人,因此就拒绝耶稣,他们唯一的救主,使自己走向灭亡!但愿我们今天不但要看到自己是迷失的羊,丢失的钱,被神找到是神的恩典和慈爱,而且我们还要看到众天使,因我们失丧的罪人悔改而有的欢喜,更要看到神看我们罪人悔改是何等的宝贵!阿们!


<两个浪子的比喻>

读经【路15: 11-32】【耶稣又说:‘一个人有两个儿子。小儿子对父亲说:‘父亲,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……。】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的这段经文中记载了,当主耶稣向法利赛人和文士,税吏和罪人,讲了失羊和失钱的比喻后,就讲了第三个比喻,就是两个浪子的比喻,一个是在外游荡的浪子,一个是在家的浪子。【耶稣说:‘一个人有两个儿子。小儿子对父亲说:‘父亲,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。’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。过了不多几日,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,往远方去了。在那里任意放荡,浪费资财。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,就穷苦起来。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,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。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,也没有人给他。他醒悟过来,就说:‘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,口粮有余,我倒在这里饿死吗?我要起来,到我父亲那里去,向他说:‘父亲,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,从今以后,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,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!’…】在这比喻中的小儿子相当叛逆,在父亲还活着时要求分家业,但父亲很爱他的儿子,没有问原因,不要求解释,“就把产业分给他们”,也就是把三分之一给小儿子,三分之二给大儿子。小儿子得了家业就收拾一切所有的,离开父亲“往远方去”。这是每一个罪人的光景,要离开神求独立,要把“应得的家业”掌握在自己手中。这也是许多名义上是神儿女的人,他们心中向往世界的享乐。而浪子离开父亲后就“任意放荡,浪费资财,耗尽了一切所有的”,哪知,那地方正遇上严重的饥荒,结果他“穷苦起来”,只得去替人放猪,甚至想用猪吃的豆荚来充饥,此时浪子的处境非常悲惨。但就在这光景下浪子“醒悟过来”了。神常常借着环境遭遇使我们“醒悟过来”,所以许多时候,艰难的环境乃是化装的祝福。“他对自己说:‘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,口粮有余,我倒在这里饿死吗?我要起来,到我父亲那里去,向他说:父亲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…。”浪子悔悟回转,承认“我得罪了天”。任何犯罪的事,不单是得罪了人,乃是得罪了神自己,并且是因为得罪了神,才会至于得罪了人。“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”,罪人都是先有里面的醒悟,然后才有外面行动,浪子若是光在心里醒悟,而没有悔改的行动,就仍得不到父亲的接纳。我们必须以外面的行动来配合里面的感动。悔改必须到父神那里去,向祂悔改,悔改不是向善悔改,不是改邪归正,乃是心思转向神。从这里看到,当小儿子醒悟过来时,他的悔罪是真实的!可是有许多信徒认罪,很多时候只是得过且过,笼笼统统的承认自己是个罪人便算了。而浪子知道自己最大的愚昧不是浪费了资财,而是失去了在父家中作儿子的名分。他不敢奢望恢复儿子的地位,但却有一个强烈的心要回家,只要回家,作一个雇工也甘心。


【于是起来,往他父亲那里去。相离还远,他父亲看见,就动了慈心,跑去抱着他的颈项,连连与他亲嘴。儿子说:‘父亲,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,从今以后,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。’父亲却吩咐仆人说:‘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,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,把鞋穿在他脚上,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,我们可以吃喝快乐。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的。’他们就快乐起来。】自从小儿子离家出走,父亲昼夜挂虑思念,每一天,父亲就站在屋门外,看着那条儿子离家时的路。突然有一天,“相离还远,他父亲看见”,不是浪子去叩家门,乃是父亲早就开门在外等候巴望着浪子,不是罪人悔改归向神,乃是神等候接纳悔改的罪人。父亲远远望见归来的小儿子“就动了慈心”,父亲顾不上年迈,他向儿子跑过去。相离还远,父亲就伸开双臂,上前抱起儿子的颈项,与儿子连连亲嘴。父亲不顾儿子破烂衣衫的污秽,不顾儿子身上刺鼻的臭味,将儿子紧紧拥在怀里。父亲没有任何的责备,只有怜惜、只有包容接纳。在父亲的眼里,还有什么事能与回到他身边的儿子相比呢?他除了欢喜还是欢喜。 “儿子说:'父亲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从今以后,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'”。浪子还没说完“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!”就被父亲打断了,接着他就吩咐仆人说:“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,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,把鞋穿在他脚上”。“上好的袍子”不只遮住浪子那一身褴褛,更是高贵的标记,让浪子在父亲的雇工们面前重拾尊严。“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”,他立刻与不能戴戒指的众雇工分别出来,父亲借此在家里众雇工面前恢复小儿子作儿子的地位。因雇工一般赤足工作,“把鞋穿在他脚上”,代表父亲不是将他当作雇工,而是当作儿子。而且父亲不是私下恢复小儿子的地位,他叫人“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,我们可以吃喝快乐。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的”。他们就开始庆祝快乐起来。所有失丧的罪人,在神眼中都是已死的人,正如浪子一样不配作天父的儿子,但是当我们带着悔改的心回到神面前,在神的眼中就成了“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”的儿子。因此罪人何时悔改,他在神的眼中就立刻被恢复神儿子的身份。


那么大儿子是否体会父亲,因小儿子“死而复活,失而又得”的喜乐呢?【那时,大儿子正在田里。他回来离家不远,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,便叫过一个仆人来,问是什么事。仆人说:‘你兄弟来了,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,把肥牛犊宰了。’大儿子却生气,不肯进去,他父亲就出来劝他。他对父亲说:‘我服侍你这多年,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,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。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,他一来了,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。’父亲对他说:‘儿啊,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;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。’】这位父亲好不容易等到小儿子回头,好不容易大家能坐下吃喝快乐,本应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大团圆的结局,谁知大儿子却恼怒生气,满口怨言。虽然大儿子没有要求父亲分家业、未离家出走、未在外边任意放荡浪费资财,他一直在父亲的身边、一直在田里劳动,但他全然也是一个浪子,可悲的是,他至终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同处在浪子的境地。大儿子问仆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,他对于“你兄弟来了”或“他无灾无病的回来”的话根本听不进去,一听到“肥牛犊宰了”,就失去控制。大儿子极其愤怒,不肯进去,但父亲却照样对他有慈爱,他走出来迎接并劝慰生气的大儿子。父亲没有责备,没有批评,没有教训,只有一声亲切的呼唤,“儿啊”。父亲爱那叛逆出走又回头的小儿子,也爱那呆在家中却与父亲的心相远离的大儿子。父亲现今邀请两个儿子和他一同坐席,何等广阔的恩典。而大儿子却将压抑多年的苦毒一下子倒了出来,他埋怨父亲从来不曾给过他一只小小的“山羊羔”等等。从大儿子的话中可知,他对父亲的做法大为不满,所表现出来的是气愤、无礼、自义。他甚至未称呼“父亲”,而用了“你,你,你”。


弟弟的回来,对一心想要保护自己利益又害怕失去自己的权力的哥哥,形成了偏执狂的心态,导致他根本不关心弟弟的悔改,从罪中被释放和蒙拯救。他也没有看到父亲根本不是在奖励弟弟,父亲只是接纳浪子重新回家而已。父亲没有称赞小儿子,没有答应小儿子再得到家产,也没有把大儿子的产业再分给小儿子,大儿子的身价更没有被贬低,一切都只是大儿子单方面的想像和恐惧。虽然父亲称呼大儿子“我儿”,但是大儿子的心里充满了苦毒与嫉妒,近乎苛刻,他竟然说:“但你这个儿子”。当日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将税吏和罪人,拒他们于千里之外。但他们却不晓得自己原来也是罪人,同样污秽不堪。难怪耶稣痛斥他们是假冒伪善的人 。因大儿子不能体会父亲,因小儿子“死而复活,失而复得”的喜乐,因此父亲再次重复的告诉他:“你这个弟弟是死而复活,失而复得的,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庆祝。”在两个浪子的比喻中,一个是在外游荡的浪子,他悔改了,他“是死而复活,失而复得的”。另一个是在家的浪子,他至终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同处在浪子的境地。那么今天我们是否也像这个在家的浪子?我们虽然好像没有离开主,但我们的心是否与主连在一起?也许我们像那小儿子,曾离开家,但我们有没有真正地醒悟说:“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?”但愿我们都要像那醒悟的浪子向神认罪、悔改、回家,这样天父必接纳、欢迎且拥抱我们!阿们!



Share by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