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经分卷分章注解   

霞步


路18

【路18: 1-43】【耶稣设一个比喻,是要人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……。】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中,【耶稣设一个比喻,是要人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。说:‘某城里有一个官,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那城里有个寡妇,常到他那里,说:’我有一个对头,求你给我伸冤。‘他多日不准,后来心里说:’我虽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,只因这寡妇烦扰我,我就给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来缠磨我!‘主说:’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。神的选民昼夜呼吁祂,祂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,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?我告诉你们,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。然而,人子来的时候,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?‘】在这个比喻中,主耶稣教导门徒“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”。这个官“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”。只有“惧怕神”,即敬畏神的人,才能对人有真实的“尊重”。“那城里有个寡妇”,“寡妇”无依无靠且无助,特别容易被人欺负。她唯一能做到的,就是不屈不挠地“常来缠磨”。“求你给我伸冤”,也就是求你替我主持公道。“他多日不准,后来心里说:’我虽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,只因这寡妇烦扰我,我就给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来缠磨我!‘”如果连一个“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”的法官,都会因着寡妇的不屈不挠而被迫公正断案,何况是公义慈爱的神,祂岂会延迟不给自己的百姓伸冤吗?因此,当“神的选民昼夜呼吁祂祂”,如果神没有立即施行拯救,并非祂不顾他们,而是一面为着他们的属灵好处,一面也是对欺压者的宽容忍耐。“要快快的给他们伸冤了”,神的儿女昼夜呼吁祂,祂终久要给他们伸冤!“然而人子来的时候,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?”“信德”就是信心,这是指在于祷告中的信心,就像这寡妇在祷告上坚持到底的信心。这意思是,当主再来的时候,在地上遇得见那有坚忍持久祷告的信心,坚信主再来替他们伸冤的人吗?


【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,藐视别人的,设一个比喻,说:‘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:一个是法利赛人,一个是税吏。法利赛人站着,自言自语地祷告说:“神啊,我感谢祢,我不像别人勒索、不义、奸淫,也不像这个税吏。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,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。’那税吏远远地站着,连举目望天也不敢,只捶着胸说:‘神啊,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!’我告诉你们,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;因为,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。‘】“仗着自己是义人,藐视别人的”,是指法利赛人。“上殿里去祷告”,圣殿每天献早晚祭时,在外院有两次公祷的例行聚会,此外个人可以随时往圣殿私祷。“法利赛人”是犹太教中的一个派系,他们以对神的敬虔和律法的知识自夸;而“税吏”是替罗马帝国收税的犹太人,他们一面欺压同胞,一面中饱私囊,所以遭到同胞的憎恶和鄙视。这两个人的祷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法利赛人的祷告,是一个自以为义的祷告,是向神标榜自己:“法利赛人站着”,这是犹太人祷告时通常所采用的姿势,但在这里带有夸耀的意味,表明这位法利赛人想靠自己的义站立在神面前。“自言自语地祷告”,表明这位法利赛人的祷告并不是说给神听,而是说给自己听。因为他的祷告总是围绕自己、表白自己,要告诉神自己比别人更好、也是要让人知道自己有多么敬虔。“神啊,我感谢祢”,表面上,这句话把自己的义行归荣耀给神,实际上,人若忘了自己是个罪人,感恩只是变相自夸。“我不像别人勒索、不义、奸淫,也不像这个税吏”,这是高抬自己、贬低别人。“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”,法利赛人一周禁食两次,以示敬虔,但律法并无此规定。律法所规定的禁食只有每年赎罪日一次(利16:29-31)。“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”,这只是立约之民的本分(利27:30),并没有什么是可夸的。在祷告中对神傲慢的自夸,在神面前乃是极其可憎的罪恶。税吏的祷告,却是一个痛悔认罪的祷告,是向神祈求怜悯:“那税吏远远地站着”,表明税吏知道自己是个罪人,不但不配在神面前站立,也在人前感到羞愧。“连举目望天也不敢”,表明税吏认识自己的败坏、害怕神的鉴察。“捶着胸”,表明他被良心谴责,用捶胸来表达对罪的忧伤和痛悔。“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”,表明税吏认识自己是个罪人,并且凭信心来到神面前,求神赦免他的罪。他的祷告就在神面前得蒙悦纳、被“算为义”,也就是被神宣布成为义人,不但罪得赦免,而且神看他好像没有犯过罪一样。税吏求神开恩可怜他这个罪人,但神的回答却是“算他为义”,因为神接纳那些谦卑认罪的人,却拒绝那些自以为义的人。所以“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”。人若诚实地承认自己的罪,这样的“自卑”必被神所悦纳,“必升为高”。


【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,要祂摸他们;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。耶稣却叫他们来,说:‘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,不要禁止他们,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凡要承受神国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断不能进去。’】“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,要祂摸他们”,就是请耶稣为自己的婴孩祝福。“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”,可能认为婴孩年幼无知,不应为此小事阻延主耶稣上耶路撒冷的行程。主耶稣虽然在前往十字架的路上,这些婴孩的父母也未必认识祂的真正身份和使命,但祂却仍然愿意接纳这些婴孩。因为祂要向门徒启示:“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”。“像小孩子”,在这里并不是指天真无知,而是指“谦卑像这小孩子”(太18:4)。婴孩的谦卑,乃是诚实的谦卑,因为他们没有能力、只能倚靠父母。人若诚实地承认自己一无所能,才能单单信靠神、接受神的权柄,因此,“凡要承受神国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断不能进去”。【有一个官问耶稣说:‘良善的夫子,我该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?’耶稣对他说:‘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?除了神一位之外,再没有良善的。诫命你是晓得的:’不可奸淫;不可杀人;不可偷盗;不可作假见证;当孝敬父母。‘那人说: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。’耶稣听见了,就说:‘你还缺少一件: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,分给穷人,就必有财宝在天上;你还要来跟从我。’他听见这话,就甚忧愁,因为他很富足。】“有一个官问耶稣说”,这个官是一个少年财主(太19:22)。这个“官”既年轻、又有钱、又有地位,还追求永生、非常敬虔,更难得的是还主动寻找耶稣。但他的问题是,并没有把主耶稣看作“救主”(2:11),而是看作一位善于教导的“良善的夫子”。这位年轻人问“我该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?”表明他盼望“永生”,也承认在自己里面没有“永生”。他认为“做什么事”可以承受永生,但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事。“承受永生”就是得救,意即得着神永远的生命,得以免去永远的沉沦。“永生”是神在主耶稣基督里给人的恩典,并不是人能凭善行赢得的。主问他: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?”这是在启发这位年轻人,他若是认为主耶稣只是一个夫子,就不该恭维他是“良善的”,因为“除了神一位之外,再没有良善的”。主耶稣在此不是否认祂自己是神,而是要引导这个少年官认识祂就是这一位惟一良善的神。既然这位年轻人询问自己“该做什么事”,主耶稣就用十诫帮助他认识人并不能靠行为赢得永生。主耶稣提到“不可奸淫;不可杀人;不可偷盗;不可作假见证;当孝敬父母”,这是十诫中的第5-9条诫命(申5:16-29),也就是“爱人如己”(利19:18)的部分。这个年轻人觉得这些诫命,他“从小都遵守了”。但是主耶稣立刻指出:“你还缺少一件”,就是第十诫“不可贪恋”,特别是贪恋钱财。“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”,表示他的“一切所有”,是他不完全的明证,故要他去“变卖”所有的。“分给穷人”,表示他若不能把所有的“分给穷人”,就证明他并不“爱人如己”。“就必有财宝在天上”,表示他现在所有的,不过是地上的,他在“天上”仍旧一无所有。“你还要来跟从我”,表示他即使将所有的分给人,在他的心里仍可能只有穷人而没有主,故还要来跟从主,亦即要爱主过于爱,一切。“他听见这话,就甚忧愁,因为他很富足”,当他必须在神与钱财之间作出选择的时候,就发现自己心中最爱的并不是神,而是财富,虽然他外表上谨守律法,内心却违反了律法的两大总纲:爱神、爱人。


【耶稣看见他,就说:‘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!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!听见的人说:’这样,谁能得救呢?‘耶稣说:‘在人所不能的事,在神却能。’】“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!”这是因为有钱财的人倚仗财富带来的虚假安全感,就不会诚实倚靠神,也不能专心跟从主。“骆驼穿过针的眼”,是当时的一句谚语,比喻不可能的事。“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!”意指一个人的心若被钱财霸占,而将钱财横隔在自己和神的国之间,他就不可能进去了。听见的人就问:“这样,谁能得救呢?”一方面,他们都没有把握自己能否有勇气变卖家产;另一方面,犹太人认为财富是神赐福的象征,如果连蒙福的财主都难以进入神国,其他人还有什么希望呢?但主耶稣就宣告了神的恩典:“在人所不能的事,在神却能”。神并没有把富人挡在救恩门外,祂的标准不但比人想像的更高,祂的恩典也比人们所期望的更大。【彼得说:‘看哪,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祢了。’耶稣说:‘我实在告诉你们,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,或是妻子、弟兄、父母、儿女,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,在来世不得永生的。’】“看哪,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祢了。”彼得的意思是说,我们在今天既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,就应当在将来有所得着,这样才算合理。这话虽然不错,但因带有交易的性质,动机不够高尚。但主耶稣还是要把神的心意启示给门徒。“耶稣说:‘我实在告诉你们,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,或是妻子、弟兄、父母、儿女,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,在来世不得永生的’”。“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”,这是指在今世就能得着丰满的享受和喜乐。“在来世不得永生的”,指在来世得着永远生命的福乐。【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,对他们说:‘看哪,我们上耶路撒冷去,先知所写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。祂将要被交给外邦人;他们要戏弄祂,凌辱祂,吐唾沫在祂脸上,并要鞭打祂,杀害祂;第三日祂要复活。’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得,意思乃是隐藏的;他们不晓得所说的是什么。】这是主耶稣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,第三次严肃地向门徒宣布十字架的道路。“祂将要被交给外邦人”,指罗马人。主耶稣是由罗马巡抚彼拉多判死罪而被钉十字架的(23:1)。在被钉十字架之前,曾遭罗马兵丁的戏弄鞭打(23:11)。这次主耶稣预言受难的细节最多,不但提到十字架,同时也提到了复活。门徒这时不明白,因为意思是“隐藏”的,等到主死而复活之后,他们才明白。“他们不晓得所说的是什么”,可能是以为,也许主耶稣并不是按照字面的意义去受死,而是属灵的比喻。


【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,有一个瞎子坐在路旁讨饭。听见许多人经过,就问是什么事。他们告诉他,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。他就呼叫说:‘大卫的子孙耶稣啊,可怜我吧!’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,不许他作声;他却越发喊叫说:‘大卫的子孙,可怜我吧!’】耶利哥靠近耶路撒冷,尤其是在节期,许多上耶路撒冷守节的人都会经过这儿。当时耶利哥有新、旧二城,旧城是被咒诅的废墟(书6:26),新城是大希律王所建,两城之间有一条道路相通。所以《马太福音》和《马可福音》都记载是“他们出耶利哥的时候”(太20:29;可10:46),也就是出了旧城以后;而《路加福音》则指出是“将近耶利哥的时候”,也就是进入新城之前。“有一个瞎子坐在路旁讨饭”,这个瞎子虽不能“看”,却能“听”,他一听见“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”,就抓住机会,向主呼求,这是他蒙恩的原因。瞎子呼喊:“大卫的子孙耶稣啊,可怜我吧!”“大卫的子孙”,是犹太人对弥赛亚基督的特殊称呼。这个瞎子的呼求,实际上是他的信心告白,因为他相信主耶稣就是那位能让瞎子看见的弥赛亚(赛42:7)。此时已经接近耶路撒冷,主耶稣在群众的簇拥下前行,眼看国度即将成就,众人激情满怀,所以“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”,不许他出声。而这个瞎子第一次的“呼叫”,是大声喊叫。第二次的“喊叫”,是“尖叫、嘶喊”,这是不可抑制的情绪爆发。虽然众人想赶走他,但他却决不放弃,因为他知道自己迫切的需要,所以就用尖叫来引起注意,确保自己的喊声能到达主耶稣的耳边。【耶稣站住,吩咐把他领过来,到了跟前,就问他说:‘你要我为你做什么?’他说:‘主啊,我要能看见。’耶稣说:‘你可以看见!你的信救了你了。’瞎子立刻看见了,就跟随耶稣,一路归荣耀与神。众人看见这事,也赞美神。】主耶稣虽然已经接近耶路撒冷和十字架,即将面临极大的苦难,但中途却“站住,吩咐把他领过来”,并且问他:“你要我为你做什么?”这个瞎子的回答是:“主啊,我要能看见”。因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需要,所以什么也不求,单单要“能看见”。今天许多只知道求恩典的信徒,岂不更应该求主打开我们的心眼,让我们能看见“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”(腓3:14)、也就是“得着基督”(腓3:8)吗?主耶稣立刻回答:“你可以看见!你的信救了你了”,只有真实的信心才能带来真实的“看见”,而真实的“看见”必然产生真实的“跟随”。主的恩典是要吸引我们爱慕主、追求赐恩典的主。为此,愿我们今天的心眼也被主打开,使我们爱慕、追求赐恩典的主,随时见证主恩,好让人在我们身上看见神的作为,而赞美神!阿们!


<常常祷告不可灰心>

读经【路18: 1-17】【耶稣设一个比喻,是要人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。说:'某城里有一个官,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……。】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的这段经文中记载了,主耶稣讲了两个比喻,即“寡妇和不义的官”比喻,就是要人“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”,和“法利赛人和税吏祷告”的比喻,以此警诫自以为义、藐视别人的人。还有主耶稣为小孩祝福。首先【耶稣设一个比喻,是要人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。说:‘某城里有一个官,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那城里有个寡妇,常到他那里,说:’我有一个对头,求你给我伸冤。‘他多日不准,后来心里说:’我虽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,只因这寡妇烦扰我,我就给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来缠磨我!‘主说:’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。神的选民昼夜呼吁祂,祂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,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?我告诉你们,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。然而,人子来的时候,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?‘】在这个比喻中,“寡妇”象征“神的选民”。这个寡妇受人欺压,于是她便到城里的官长面前,求官长给她“伸冤”。她所求是“伸冤”,不是报复,故此寡妇所求的是:替她主持公道。可是这个冷漠的官却很长时间不理睬她,他根本不在乎寡妇是否受苦,是否受人欺压,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安逸、享受。所以寡妇多次求他,他一直不准。但这个寡妇锲而不舍,常常去求告这个不义的官,不断地去求告他。因她不屈不挠地“常来缠磨”他,最后这个不义的官厌烦了,心里说,“我虽不惧怕神,也不尊重世人。只因这寡妇烦扰我,我就给她伸冤吧。免得她常来缠磨我。”接着主就说:“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。”意思是,如果一个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人的法官,都会因寡妇“常来缠磨”,而不得不公正地处理这无助之人的案件,那么“神的选民昼夜呼吁祂,祂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,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?”当然神会给祂的选民伸冤,而且神回答祂选民的呼求是:“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。”神是信实的,祂说的话必要兑现,祂的应许必定要成就,就是神的选民昼夜呼吁祂,祂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,但终久要给他们伸冤!主耶稣借着这位切求的寡妇来教导我们,要“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”。“常常祷告”,就是继续不断的祷告。“不可灰心”,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中,不管神是否迟延垂听我们的祷告,都不可失去祷告,要全心相信神必然成全,相信祂必要秉行公义,为百姓伸冤。而这样常常的祷告,并不是因为对结果的执着,乃是因为对神充满信心,相信祂的信实,相信祂的公平,相信祂对我们的爱。如果说寡妇面对不义之官,都有常去祈求、常去缠磨的心,难道我们面对公义的、爱我们的神,还没有信心么?如果一个贫穷无依的寡妇因着不断的祈求,尚且得到一个冷漠不义的官替她伸冤,更何况你们慈爱的天父,岂不垂听答应祂所亲爱的儿女们的呼求吗?更何况神不像这个不义的官,祂是我们满有慈爱、满有怜悯的天父,祂是全能全在全知的神!祂体恤我们的软弱,顾念我们的困苦,供应我们的需要。所以我们的天父从来不会因我们不停地求告祂而厌烦,相反,祂喜悦我们时常来到祂面前。


再说,这个穷寡妇对这个不义的官来说是个陌生人,但我们却因信耶稣基督得以被称为是神的儿女,神顾念我们。这个寡妇不能随时接近这个不义的官,但我们却可以随时来到天父的宝座前求怜悯和帮助。如果这位一无所有的穷寡妇尚且不断地祈求,何况我们是神的儿女,岂不更当常常向神祈求吗?因人太容易灰心,所以主耶稣告诉我们要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,因此我们要常常在信心里祷告,不可灰心。而祷告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,而不是我们的口,应该是内心对神的一种深切的渴慕,祷告是与神始终保持一种父亲与儿女之间的亲密交通的关系。所以我们当遭到困难、打击、冤屈、痛苦的时候,只有祷告是唯一的出路。这是神的应许,人可以借着祷告向神祈求恩典和拯救。可是今天有许多人对于祷告没有信心,也可能他们作过不少的祷告,而没有得到应允,因而灰心放弃了。这是非常可惜的,其实不是神没有垂听,也不是不肯应允,而是要等到时候才成就,要到什么时候呢?要到我们信心坚定,忍耐到底,事情成就对我们最有益。神所预定的时候,如果太早的成就,时机并未成熟,或者事情虽得到解决而我们自己却不得造就。因此当我们的祷告如未蒙立即应允时,我们不可灰心,不可中途停止,而是要继续不断的祷告,“不可灰心”。因此在这个比喻的结尾,主耶稣加上这样一句问话:“然而,人子来的时候,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?”这“信德”就是信心,意思是当主再来的时候,在地上能遇见坚忍持久祷告的信心,坚信主再来替他们伸冤的人吗?可见坚持常常祷告需要信心,信神应允我们的祷告,信神的公义和爱,信主耶稣要再来。因此我们就要坚定地持守信心,恒切不断地祈求、祷告、等候、盼望,直等到主再来。


然后【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,藐视别人的,设一个比喻,说:‘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:一个是法利赛人,一个是税吏。法利赛人站着,自言自语地祷告说:“神啊,我感谢祢,我不像别人勒索、不义、奸淫,也不像这个税吏。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,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。’那税吏远远地站着,连举目望天也不敢,只捶着胸说:‘神啊,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!’我告诉你们,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;因为,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。‘】主在这个比喻中讲到有两个人,他们都上殿里去祷告。法利赛人是犹太教中最严谨的教派,他们以对神的敬虔和律法的知识自夸。税吏是替罗马政府向犹太同胞收税牟利的人,为一般犹太人所鄙视。法利赛人虽然“上殿里去祷告”,但他并不是真的向神祈祷,而是“站着,自言自语的祷告”。“法利赛人“站着”,这是犹太人祷告时通常所采用的姿势,但在这里带有夸耀的意味,表明这位法利赛人想靠自己的义站立在神面前。“自言自语地祷告”,表明这位法利赛人的祷告并不是说给神听,而是说给自己听。他虽然口里说:“神啊,我感谢你”,但他的本意是,“神啊,你看看我”。因为在法利赛人的祷告中有四个“我”,专注于自我,而且高抬自己,自以为义,同时藐视税吏。所以法利赛人的祷告,是一个自以为义的祷告,是向神标榜自己:“我不像别人,勒索,不义,奸淫,也不像这个税吏。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,凡我所得的,都捐上十分之一。”法利赛人在此列出了两个对比对象:一个是“别人”,另一个是“税吏”,这是要自我肯定的必然结果。法利赛人一周禁食两次,以示敬虔。“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”,这只是立约之民的本分(利27:30),并没有什么是可夸的。法利赛人却在祷告中对神傲慢的自夸,这在神面前乃是极其可憎的罪恶。


而“那税吏远远地站着,连举目望天也不敢,只捶着胸说,‘神啊,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。’”可见税吏是一个在是神面前认识自己的人,他知道自己是罪人。所以他在圣洁威严的神面前不仅存有一颗敬畏的心,“远远地站着”,而且“连举目望天也不敢”,表明税吏认识自己的败坏、害怕神的鉴察。“捶着胸”,表明他被良心谴责,用捶胸来表达对罪的忧伤和痛悔。“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”,表明税吏认识自己是个罪人,并且凭信心来到神面前,求神赦免他的罪。那么法利赛人和税吏各自祷告的结果是什么呢?主说:“我告诉你们,这人回家去,比那人倒算为义了。”可见一个仗着自己是义人,不愿悔改,结果就带着他的罪离去。而一个承认自己是罪人,求神怜悯,因此被神“算为义了”。也就是被神宣布成为义人,不但罪得赦免,而且神看他好像没有犯过罪一样。因为神接纳那些谦卑认罪的人,拒绝那些自以为义的人。所以当主耶稣总结这个比喻的时候说:“因为,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。”人若诚实地承认自己的罪,这样的“自卑”必被神所悦纳,“必升为高”。那么今天我们是这两人当中的哪一个呢?也许你会说,我不会像法利赛人,但你会不会常常喃喃自语:“这个弟兄灵性肤浅,什么都不懂。那个姐妹一点不属灵…,神啊,幸亏我不像他们,我信主年日不浅,我除十分一奉献之外还作…。”这岂不就是一个现代法利赛人的祷告吗?或许你还会说:“我不会像税吏搜括不义之财!”那你心中的贪欲,恶念会比这个税吏少吗?可能不会。但税吏认罪悔改了,被主“算为义了”,那你呢?因此我们今天都要反省,并要知道神不悦纳自夸藐视别人的祷告,而是悦纳认罪悔改的祷告!这时【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,要他摸他们,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。耶稣却叫他们来,说:'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,不要禁止他们,因为在神国的,正是这样的人。我实在告诉你们:'凡要承受神国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断不能进去。'】主在此告诉每一个跟随祂的人,要有小孩子的谦卑,要像小孩子那样单纯的信靠神,才能进神的国。为此,愿我们今天都要有小孩子般的谦卑和单纯,这样我们就能进神的国!阿们!


<富足的官寻求永生>

读经【路18: 18-43】【有一个官问耶稣说:'良善的夫子,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?'耶稣对他说: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?……。】在路加福音第二十章的这段经文中记载了,富足的官寻求永生;主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;主耶稣治好耶利哥的瞎子。首先【有一个官问耶稣说:‘良善的夫子,我该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?’耶稣对他说:‘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?除了神一位之外,再没有良善的。诫命你是晓得的:’不可奸淫;不可杀人;不可偷盗;不可作假见证;当孝敬父母。‘那人说: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。’耶稣听见了,就说:‘你还缺少一件: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,分给穷人,就必有财宝在天上;你还要来跟从我。’他听见这话,就甚忧愁,因为他很富足。】这个官并没有把主耶稣看作“救主”(2:11),而是看作一位善于教导的“良善的夫子”。“我该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?”这个问题包含了,他认识“永生”的重要性,他承认在自己里面没有永生,但他以为永生可以靠“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”,他只是不知道还缺哪些事。“承受永生”就是得着神永远的生命,得以免去永远的沉沦。今天同样有许多人在刻苦自己、行善,想通过这些方式来赚取永生。而“永生”是神借着主耶稣基督赏给人的恩典,不是人凭着善行向神赢得的报偿。人人都有追求永生的倾向,传道书3:11说:“神造万物,各按其时成为美好,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。”可是有人说,我只想今生好好地活着,对于永生的事我不在意。也有人说,我不相信有永生这回事,这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,因为他不知道人如果没有永生就是地狱的永刑,那样的结局是非常的可怕。而许多作官的根本不会想到永生的问题,他们贪求世间福乐还来不及,哪里来心思会想到将来的归宿,然而这人却已经在仔细考虑永生的问题,这是多么难能可贵。可是从他称呼主耶稣为“夫子”可知,他尚未认识主耶稣是基督,是神的儿子。但因着这个官的问题,耶稣对他说: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?除了神一位之外,再没有良善的。”主就是要他知道,惟有神是良善的,若耶稣是良善的,祂就是神,而不是教导人的“夫子”。主又对他说:“诫命你是晓得的:‘不可奸淫,不可杀人,不可偷盗,不可作假见证,当孝敬父母。’”这些“诫命”是十诫中关于人与人关系的第5-9条“诫命”(出20:12-16),都概括在“要爱人如己”里(利19:18)。而这个官以为这些诫命只是外面看得见的行为,所以“那人说:‘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。’”但是主耶稣立刻指出:“你还缺少一件”,就是第十诫“不可贪恋”,特别是贪恋钱财。因此要他“变卖你一切所有的,分给穷人”,他若不能把所有的“分给穷人”,就证明他并不能“爱人如己”。“就必有财宝在天上”,表示他现在所有的,不过是地上的,他在“天上”仍旧一无所有。“你还要来跟从我”,表示他即使将所有的分给人,在他的心里仍可能只有穷人而没有主,故还要来跟从主,亦即要爱主过于爱一切。这里主耶稣给出了他最正确的答案,也是对他提出最严厉的要求,可是“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,因为他很富足。”富足的官,他问对了人生最重要的问题,也得到了最正确的答案,结果呢?他与救主耶稣擦肩而过,失去了一次得救的机会,所以他的生命还是忧愁。


难道他追求永生都是虚假的?他从小遵守诫命,都是装模作样吗?不是的!他是真心诚意,但问题在于:他虽然寻求永生,但他也要今生。他一面要得永生,一面也要享受今生。当永生和今生发生冲突,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,他认为钱财属可见之物,比永生更加实在。他不愿意失去永生,然而物质的吸力太强,所以他不得不忧愁的走了。今天也有许多人像这富足的官,他们是真实感悟永生,真切寻求永生,但当有一天当永生和今生发生冲突,需要做一个抉择的时候,他们也像那人一样忧愁地走了。而这人忧愁地走了,主耶稣没有一丝挽留他的意思,耶稣宁可让他忧愁地走了,也不愿意让他勉强地留下,因为主耶稣知道永生的道路只有一条,就是舍己的十字架的道路,人若不舍己,是无法走的。因此主耶稣看着他的忧愁就感叹地说:【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!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!】因为有钱财的人舍不得撇下他们的“钱财”,所以“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”,而且财主走惯了宽阔的道路,他们很难抉择走十字架的窄路。财主和他的钱财如同骆驼在针眼面前一样,财主若不完全把他的财产完全卸下来,他就绝对不能通过针眼。我们可能没有多少钱财,但是,倚靠任何基督以外的其它事物,也一样难以“进神的国”。【听见的人说:’这样,谁能得救呢?‘耶稣说:‘在人所不能的事,在神却能。’】人要进神的国,不止那个官不能,门徒也觉得不能,连主耶稣也印证说,“在人这是不能的”,因此人不能凭着自己的行为进神的国。“在神凡事都能”,这是表明,唯有靠神的大能和恩典,才能得救,承受永生!

这时【彼得说:'看哪,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。'】彼得的意思是,财主没有做到的,我们做到了,我们已经“撇下自己所有的”,又“跟从你了”,那么我们将来能得到什么呢?虽然彼得问了一个很功利的问题,主耶稣却没有批评彼得,而是给予正面回答,也是对所有跟随耶稣基督的门徒的应许,【耶稣说:'我实在告诉你们: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,或是妻子、弟兄、父母、儿女,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,在来世不得永生的。'】主耶稣的话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,凡跟随祂的人将要得的荣耀和福气,不仅是今生更是包括来世。今世得着“百倍”,不是指数量上的百倍,乃是指活在天国实际里的人,今世就能得着基督里的丰富、平安和喜乐。来世得“永生”,是指能享受永生的福乐,永生不是到将来才得到,而是从重生得救时就开始了,今世是预尝,到永世完全实现。但主耶稣的应许是有前提的,这前提就是彼得所说的:“撇下所有的跟从你”,也就是舍己背十字架跟从耶稣。因此主耶稣的应许是单单给那些“撇下所有的跟从”主的人!


之后【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,对他们说:'看哪,我们上耶路撒冷去,先知所写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。祂将要被交给外邦人,他们要戏弄祂,凌辱祂,吐唾沫在祂脸上,并要鞭打祂,杀害祂,第三日他要复活。】当主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,一起向耶路撒冷去的时候,主第三次预言祂将要受难和复活。“先知所写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”,这个预言过不多日子就要完全应验了,主耶稣将要在耶路撒冷“被交给外邦人,他们要戏弄祂,凌辱祂,吐唾沫在祂脸上,并要鞭打祂,杀害祂”。但在“第三日祂要复活”,显明耶稣是基督,是神。而【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得,意思乃是隐藏的,他们不晓得所说的是什么。】门徒这时不明白,因为意思是“隐藏”的,等到主死而复活之后,他们才明白。


而当【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,有一个瞎子坐在路旁讨饭,听见许多人经过,就问是什么事。他们告诉他,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。他就呼叫说:‘大卫的子孙耶稣啊,可怜我吧!’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,不许他作声;他却越发喊叫说:‘大卫的子孙,可怜我吧!‘】从这里可以看到瞎子的苦楚,他因看不见,就只能坐在路旁成为乞丐,要从别人身上得着施舍。然而这个瞎子眼睛虽然不能看见,但他的耳朵却可以听见,所以他听说“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,他就呼叫说:‘大卫的子孙耶稣啊,可怜我吧!’”从瞎子的呼叫中可以看到,他知道耶稣是“大卫的子孙”,这是犹太人对弥赛亚基督的称呼,以这个名字来求告主耶稣,本身就是信心的表现,瞎子对主的认识完全正确!那么今天我们对主的认识是怎样的?可惜今天有许多人虽说信耶稣,却没有像这个瞎子那样,认识耶稣是基督。而这个瞎子也知道自己可怜的光景,所以他们呼求耶稣可怜他。此时主耶稣在一大群激情满怀的群众簇拥下,已经行近耶路撒冷,可能群众认为请弥赛亚来医治瞎子,太降低祂的身份了,所以“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,不许他作声”。但瞎子并不沮丧,他不放弃这个机会,“他却越发喊叫说:‘大卫的子孙,可怜我吧!‘”于是【耶稣站住,吩咐把他领过来。到了跟前,就问他说:‘你要我为你作什么?’他说:‘主啊,我要能看见!’耶稣说:‘你可以看见!你的信救了你了。’瞎子立刻看见了,就跟随耶稣,一路归荣耀与神。众人看见这事,也赞美 神。】“主啊,我要能看见!”这就是瞎子内心真正的渴求,也说出他里面有一个极大的盼望,就是要得着医治,他不要活在黑暗中,可见他的祈求是多么的宝贵。虽然他是乞丐,但不求金钱,不求物质,瞎子是有智慧的,他求得好,因此“耶稣说:‘你可以看见!你的信救了你了。’”紧接着“瞎子立刻看见了,就跟随耶稣。”这是何等大的恩典!主耶稣不仅医治他瞎了的眼,还拯救了他的灵魂。于是他“一路归荣耀与神。众人看见这事,也赞美神。”愿我们今天也要求主打开我们的心眼,让我们能看见永恒的事,而不是这世上短暂的事!并要立下心志,紧紧跟从主,永不偏离,直到见主的面!阿们!


Share by: